應該如何配置生理生態系統呢?
主要是根據想要監測的指標,搭配對應的傳感器,下文將介紹植物相關傳感器的用途、特點等
1、植物水分生理研究
植物的水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,關系到蒸騰、光合作用,以及灌溉條件等等。那首先介紹的傳感器就是植物莖干液流傳感器,可根據研究的植物和經費去選擇:如果是喬木,就得用插針式的,用TDP原理、熱脈沖或者熱比法的傳感器;如果是直徑較小的蔬菜水果,就用包裹式的傳感器。現在插針式TDP原理的傳感器已經有國產的替代。
2、葉片/冠層溫濕度監測
也有專用于單個葉片表面溫度測量的傳感器,是采用熱敏電阻直接接觸測量的,德國Ecomatik公司的這種傳感器還可以同時測量空氣溫度,這樣可以計算葉表面溫度和空氣溫度的差值,用于評估植物水分盈虧
直接接觸式的傳感器可能對葉片周圍微環境產生干擾,所以廠家會做各種測試避免這個。另外安裝需要固定,不適合快速移動測量,長期接觸可能損傷嬌嫩葉片。
4、植物生長測量傳感器
澳大利亞Implexx公司也有相關傳感器,類似的針對直徑大于6cm的樹木推薦用DE-1T型,直徑較小的用SD-5T(5~25mm)和SD-10T(20~70mm),還有果實膨大類傳感器。不過DE-1T是用一個鉆固定到樹干,對樹有輕微的損傷。
5、植被指數測量傳感器
Apogee公司通過一個向上和一個向下的雙波長(650nm和810nm)測量傳感器,測量冠層入射和反射光強弱,進而計算得到NDVI。另外,市面也有很多多光譜相機/物候相機,通過特定波段濾波片,采集反射光譜圖像,再通過軟件處理計算得到植被指數數據,這樣既有圖像,又有光譜信息。
6、光合熒光測量傳感器
植物的光合速率和葉綠素熒光指標一般是用便攜式設備進行測量的,不過也有部分廠家生產用于在線監測的探頭。目前筆者僅了解到有德國WALZ和美國Opti-Sciences公司有測量葉綠素熒光參數的探頭,并且價格不菲,預算有限的短期項目不建議使用。另外,這種畢竟是單點測量,數據的代表性有限,加之主動激發式、功耗大,請酌情考慮。
7、生長環境因子測量傳感器
生長環境主要是用小氣候測量相關的傳感器,比較簡單。野外系統著重關注下光合有效輻射PAR、日照時間、總輻射、風速風向、雨量、空氣溫濕度和土壤水分溫度鹽分條件。如果室內(溫室、陽光房、大棚等)安裝的系統關注的環境指標可以減少,主要是光合有效輻射PAR、照度、空氣溫濕度、CO2和土壤環境。
8、輻射霜凍傳感器
霜凍災害對于農林等經濟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影響是比較大的,霜凍事件期間作物的保護取決于植物溫度預測的準確性。通常,氣溫并不能完全預測霜凍事件的發生時間、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,因為在某些環境條件下,植物冠層溫度可能與氣溫有顯著差異
在晴朗、平靜的夜晚,即使氣溫保持在0℃以上,植物葉片溫度也會降至冰點以下,這被稱為輻射霜凍。這是由于地表附近缺乏空氣混合(風),地表凈長波輻射平衡為負(地表發出的長波輻射比地表從晴朗天空吸收的長波輻射多)。而在陰天或刮風的情況下,不會發生輻射霜凍事件。
Apogee公司的SF系列輻射霜凍傳感器由一個模擬葉片的精密熱敏電阻組成。傳感器提供了葉片溫度的近似值,可用于預測葉片上的霜凍。傳感器是防風雨的,用于在植物葉片的相同環境條件下進行連續溫度測量。
霜凍傳感器可以用在種植園、果園等,也可以用在科研單位,比如江蘇大學的老師就把這個傳感器用到了茶樹霜凍的研究實驗中。(文獻:Lu, Y.-Z., Hu, Y.-G., Tian, J.-T., Song, H., & Snyder, R. L. (2019). Artificial Radiation Frost Chamber for Frost Formation on Tea. Applied Sciences, 9(22), 4726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app9224726)
9、物候相機
物候是大自然中的生物表現出的重復周期性事件,比如植物花期的開始和結束時間、鳥類的孵卵與結巢時間等。物候相機就是用來觀測這些周期性事件的工具,實際是一種多通道的光譜成像傳感器,可以長期在野外部署。
早期的多光譜相機多是便攜式測量或者搭載到無人機上短期測量,沒有特別多是固定式的,主要受到供電等限制。
功能上說,物候相機除了拍攝特定波段的灰度圖片,還可以根據選擇的波段計算植被指數,比如NDVI、RCC、GCC等,當然需要廠家開發的專用平臺軟件才能實現。也有廠家開發了物種識別、數量時間統計、特征標記等功能的軟件,所以各具特色。
物候相機還可以選配變焦和云臺功能,有云臺后相機可以變換觀測角度,實現不同位點的觀測。數據是可以遠程傳輸的,可以用2-3米的三腳支架,或者安裝到觀測高塔上。
10、日光誘導葉綠素熒光
日光誘導葉綠素熒光(Solar-Induced Fluorescence,SIF)與植被光合作用關系密切,傳統的PAM熒光是主動激發式,而SIF是被動接收,直接測量太陽光誘導產生的植物葉綠素熒光能量。此外,SIF還可以用于GPP(生態系統總初級生產力)的反演計算,因為國家雙碳戰略(碳中和和碳達峰)的提出,目前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在做這個工作。
設備的核心是1nm以下分辨率的光譜儀,光譜儀是通過光纖收集入射和地面反射的光譜信息,一般選擇650~800nm范圍。目前算法有多種,標準的FLD、3FLD、iFLD、PCA等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光譜儀要定期通過標準的反射率板去標定,否則數據不理想。這類設備的原理和研究方法還在摸索中,不過市面上已經有相關產品陸續推出,比如Campbell公司的FluoreSens 10、點將科技公司的DJ-631A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