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通過根系營固著生長。根系通過影響水分、養分的吸收影響植物生長發育,根能向地上部發出信號,影響地上部其他器官的功能,根系還是土壤微生物的寄主。研究根系表型對于發現作物有益性狀、培育新品種以及優化耕作栽培方式等至關重要。
隨著技術的進步,對根系的研究方法也隨之改善,從破壞性挖掘切割,到微侵入觀察,到無損傷監測。以往經典的根系研究方法主要有:挖掘法、土鉆法、剖面墻法等侵入式、破壞性方法。非破壞性或者微創研究方法有:玻璃墻法、容器法、微根管法等。
將植物連同根區土壤整體挖出或小心挖掘,然后用水(高壓水槍或浸泡沖洗)或氣流去除土壤顆粒,露出完整的根系。挖掘法能提供植物在自然狀態下整個根系的清晰情況,可用于研究根長、根系大小、顏色、狀態、根系分布等各種特征,以及根嫁接現象。適用于研究草本和一年生作物,更適于研究樹木。
3、剖面墻法
4、玻璃墻法
玻璃墻法就是通過置于土壤剖面的觀察窗,觀察、記錄根的生長情況。玻璃墻法能使人們長期、連續地觀察根系生長發育情況,使用壽命可達 20 年左右。缺點是緊靠觀察窗的區域土壤溫度變幅稍大,窗面和觀察深度都比較有限。
5、容器法
6、微根管法
目前野外原位動態監測主流的技術。將透明觀測管(微根管)預先埋入土壤中。定期將特制的根系掃描儀或攝像頭插入管內,對管壁外的根系進行原位拍照或掃描。可長期、重復觀測同一位置根系的生長、死亡、周轉動態,定量分析根長密度、根生產量、死亡率、周轉率等。
缺點是初期安裝成本較高;只能觀測靠近管壁的根系(觀測區域有限);圖像分析處理需要專業軟件和時間;管壁可能影響局部根系的生長(“微根管效應”);對土壤緊實度和含水量有要求。
代表儀器有美國Bartz公司的BTC-100X,美國CID公司的CI-600,點將科技的DJ-3012等。
來源:本文部分轉載公眾號鑫波和他的小魚干,轉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知識,如有侵權行為,請聯系我們,我們會立即刪除。